学校主页

学习园地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作者:   时间:2016-01-05 10:51   点击数: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摘  要: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存在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氛围不浓厚,科学研究与教学的互动不紧密,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强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加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力度;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保障机制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调查分析
   一、前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我国高校师资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青年教师成为师资队伍中的主体。据教育部2013年公布的数字,我国高校专任教师149.69万人,高校教师中45岁以下占72.43%。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它与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教育质量的优劣有重要影响。因此当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引起了广泛的重视。2012年9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意见强调各地各校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省属高等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强调“推动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制机制,以建设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化服务与支持”。同时指出“加强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潜力、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考核、检查和评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
   青年教师作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他们的教学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质量。因此目前高校在不同层面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对西安邮电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对如何有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发放问卷785份,回收有效问卷639份,回收率为81.40%,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工龄、职称和学历等资料)、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需求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此同时访谈了部分青年教师以及教学督导组等相关专家。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既然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局限于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而是从如何有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发展的角度,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从目前调查研究分析来看,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调查表明,部分青年教师对“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的实行方法不甚清楚。数据显示,92.14%青年教师认为教学发展需求中最为需求的是教育教学理念。但课堂上青年教师仍沿袭“以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要采用讲授式的知识传授。在这种教育教学理念下,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互动,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缺少主动思考和积极投入。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互动相对较少,从统计结果来看,可以发现从教师提供发言机会方面,51.53%被调查学生认为课堂上有一些发言机会,但31.85%的学生却认为发言机会很少,认为发言机会比较多的仅占16.62%;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来看,有32.46%学生上课从不积极发言,54.51%的学生也只是有时候发言,经常发言的仅占13.04%。数据表明,教师提供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够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
   3.2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氛围不浓厚
   从教师自身而言,由于传统的职称评定指挥棒作用,重科研轻教学之风在高校普遍存在,其中一部分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教学任务,对教学有应付的心理,认为教学差不多就行了。也存在部分老师认为有心无力,绩效考核任务过重。从培训角度来看,通常青年教师通过入职培训、定期培训以及传帮带等途径对自身的教学整合能力以及实施能力提高较为明显,然而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则有待进一步提升。众所周知,教学能力内涵很丰富,不仅涵盖教学整合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而且包含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理解能力,它是一个是逐层逐级递增的模式。教学研究的意义不是像科研项目用发表论文为目的,而是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是为了更准确的把专业理论的思维方法、前沿动态、发展趋势、以及专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热点全面介绍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3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不紧密
   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调查数据表明,尽管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科研对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10%青年教师选择非常重要。针对教学与科研的知识的相互应用问题上,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按照课本讲授,虽然认为教学和科研非常重要,但是能将科研应用到教学中的少之又少。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方面,职称晋升居首,占35.05%,其次为完成岗位绩效的要求,所占比例为28.95%,合计为64.00%,而从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的方面考虑仅为27.07%。
   3.4参加教师教学发展培训积极性不高
   从调查数据来看,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发展提高的需求比较强烈,然而从实际的参加效果来看,积极性并不高。调查表明从形式上而言,青年教师对于学术报告和集中学习等培训方式不是很感兴趣,相反对名师工作坊(名师主导的研讨课)和研修班(系列研讨课)等研讨课的形式则更为喜欢,所占比重分别为33.49%和24.26%,是所有培训形式中分值最高。从培训内容的角度来看,青年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实践和学科课程教学法的培训需求最为强烈。同时调查表明,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发展培训的需求并不一致。
   四、对策建议
   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青年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核心内容。针对上述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发挥青年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需要高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4.1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及其学习的研究,忽视了从教学的本源上解决质量问题。以往大学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由此工作重心是抓教师、抓教学内容。而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的质量最终应体现在学的质量上。所以高校要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课堂、教师、教材”“老三中心”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转变,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术参与,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4.2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效度。
   自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开展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活动。但如何使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更为有效,更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仍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从调查分析来看,首先还是得基于教师的需求,只有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解决教师日常遇到的问题,难题,教师才会更加积极投入地参与其中。据此,既要考虑教师的共同需求,又要考虑教师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其次,不能忽视学科内容以及学科内容教授法的培训,通常我们总是认为目前青年教师学历高,知识结构也高,但调查表明其实青年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科课程的培训。此外,在后续的培训中,加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培训。
   4.3不断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保障机制
   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经验表明,相比较于外部的评估监控和各种激励措施的实施,大学内部自身的制度改革和文化变革是解决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根本途径。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实情况,通过制度和营造教学文化是一种有效途径。其一,关注内部制度的设计,推进教师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促进科研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成果。其二,营造浓郁的大学教学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使大学新教师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成为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者的观念。其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保障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专注教学,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动力,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教学水平。
   4.4自主发展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即使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制度激励机制等做保障,最根本的还是需要青年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提高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加速大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并获得教学学术上的发展,仅通过与实践分离的学科内容培训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一般教学法的培训是不够的,而通过教学实践并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编码才是更为重要的路径。教学反思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共识。所以,青年教师应重视对其教学学术实践过程进行自我修正和反思性认识,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和提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