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强国宏大命题下,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支撑,成为教育的一道“必答题”。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正一步步变成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现实答卷。
全国两会期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为谁培养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谆谆教诲,掷地有声。
肩负历史使命,必须从一开始就校准航向。
重庆市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当地通过建立“选、培、激”机制,提高学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等措施,切实增强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章光虎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红岩少年永向党”为主题,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生身边的案例紧密结合,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书记思政课”,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教育工作者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站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场,以更加奋进的姿态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
兰州大学形成了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年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地处历史上多次抗击外敌入侵的海防重镇,校园内保存了一批反映千百年来镇海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遗址遗迹,处处皆是红色景点。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告诉记者,镇海中学在实践中探索打造了全过程、序列化、浸润式大思政“红色三课”育人体系。每年开学季,由学校领导、优秀师生和校友给新生讲镇中的红色故事,讲国家和社会,讲世界和人类,引导他们自觉承担使命责任,坚定“镇中卓越有我,民族复兴有我”的信念。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说:“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还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培养什么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天的青少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发,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切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针对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强调了对新时代人才要求的三个关键词。
作为一所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浙大城市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本科人才。“以又红又专和一专多能为目标,充分体现基础知识厚、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浓的特色。”罗卫东说。
“对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更应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文化,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德正、智丰、体健、美全、劳能,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严纯华说。
严纯华介绍,兰州大学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谋划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落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重要要求的具体举措,着力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科技变革加速,对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挑战,这让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更强的紧迫感。
怎样培养人——搭建育人育才的体系和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新征程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关乎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如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具有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特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建议,打造高校科教协同平台,为专业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汇聚提供共享服务硬支撑。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以一流人才团队为核心,努力实现“科”“教”的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融合与协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褚良银建议,优化现有教育模式,通过在小、中、大学生培养方案中引入创新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将实践性创新活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教育方式切实从讲授型教学向实践型和参与型教学转变,以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
“要从更广阔深远的角度去搭建育人、育才的体系和平台,力争让拔尖创新人才的发掘与培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得到有效落地。”张咏梅说。“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系列国家部署的深入实施,让张咏梅备受鼓舞,也深深感受到更大的责任与挑战。
“我校毕业生在升入高等学校后的表现颇为出色,发展后劲充足,仅近3年就有千余人次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各类嘉奖。”张咏梅坚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基础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也将在越来越多高水平人才的努力之下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卡脖子”技术难题将逐一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