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晚情说:
“能力和自身的资源不行,拥有再强大的人脉也没用。
这些人脉,迟早还得失去。千万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索取者,没有人有兴趣长期帮助一个只会索取的人。”
你自己不够优秀,认识再多人,也不过是别人列表里的一个名字。
永远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来年春天,会有一批骏马供你选择。
不要去强行融入一些圈子,努力成为自己的贵人,人脉自然会不请自来。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妄想用自己的意志和标准去要求别人。
自以为是为对方好,但是最后不但得不到感激,还会被说多管闲事。
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还有老天的事。
老天的事我们管不着,别人的事我们不能管,不如先管好自己的事情。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一刻开始决定不再善良的?
特别喜欢一个回答:“其实我从来没有决定不再善良,只是决定不再对谁都善良。”
善良很贵,不能见人就给,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好人有好报,但是老好人只能吃亏。
对于不值得的人,一味的善良,无异于软弱;一味的忍让,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他们会不停侵蚀你的利益,一而再,再而三。
但是,生活的意义,从来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妥协和忍让。
当善良变成别人肆意伤害你的工具时,长满刺才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日本有一句谚语:借钱陪笑脸,还钱似阎罗。
有的时候,借钱就是给自己买敌人。
在知乎看到一段颇有意思的话:“如何让一个自己讨厌的人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
最高赞回答:借钱给他,然后催他还钱,你就会发现他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欠债不还的人总有千万种理由躲着你,好心借钱的人却变得里外不是人。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尤其是熟人。
不然最后狼狈的是自己,掏心掏肺对别人,最后心累到悔不当初。
生命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看不惯的人。
年轻的时候,厌恶一个人,总是会冷面冷语,不顾一切地撕破脸皮。
但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就越来越明白:
讨厌一个人,真的没有必要翻脸。
默默远离便好,翻脸只会让大家都不愉悦,彼此难堪,甚至是给自己树敌。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层次不同,不必争辩;烂人烂事,不必纠缠……
你只管做好自己,他人自有他人的浑浊,你自有自己的皎洁。
《简爱》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谈论你自己,而在于倾听别人谈论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却忘记了比表达更重要的是:倾听。
认真倾听别人说的话,是一种教养,更是一种智慧。
倾听不仅可以增进沟通,减少误解,也能让我们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所以,善言,虽能赢得听众;但善听,才能赢得朋友。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刚认识就很热情的人,往往都带有目的。
那些十倍速亲近你的人,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十倍速离开你。
所以,千万不要和一个人熟得太快。
欲速则不达,速成的关系往往如同镜花水月,容易消逝,更多时候,慢慢来,才比较快。
语言使用不得当,就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尤其是越亲近的人,伤得越深。
所以,就算再愤怒,也别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更别用最狠毒的语言伤害最亲密的人。
碰见任何不顺心的事情,强迫自己,停顿三十秒,等到冷静下来再说话。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所达到的沟通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把“没空”换成“有急事”;把“随便”换成“听你的”;
把“还行”换成“挺不错的”;把“我不会”换成“我可以学”;
把“不行”换成“努力争取一下”;把“你明白了吗”换成“我表述清楚了吗”。
这不仅仅是会说话,更是将心比心的理解。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焦点效应。
意思是人往往会高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度,而实际上在别人眼中,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也许你把他当成生死之交,他却只把你当成普通朋友。
过高地估计你和别人的关系,就会对别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
一旦这种期待落空,那种强烈的落差感,就会让人彻底寒了心。
所以,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和任何人的关系,以平常心去对待生命中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写过:
“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
我们要先学会取悦自己,再用一颗平等的心去与人相处。
要知道: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或尊重你。
活得真实、坦然、自爱的人,更值得别人喜欢。
作家臧大大曾说过:
“不要随便掏心掏肺,否则你会撕心裂肺。”
你遇到的人,并不都值得你托付真心。
对人太过坦诚,无异于给他递了一把刀尖朝向自己的刀。
与人相处,对陌生人只说30%,对熟人只说50%。
给自己留点余地,才不容易受伤。
“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掌握一些好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既让别人自在,也让自己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这12条忠告,可以让你知世故而不世故,拥有好人缘。